朱平安陪李姝帶了一會娃,便回了書房,開始研究張經交代的第一個任務,揪出那些個養倭自重的士紳和私通倭寇的漢奸,不使其破壞剿倭大局。
這個任務就是張經不吩咐,朱平安也會做,不做不行。
要想剿滅倭寇,必須得揪出通倭的士紳和百姓,另外,不止士紳和百姓通倭,還有一些官吏也通倭,歷史上記載投倭的官員就有很多,有千戶將軍,也有府衙的官員。
這些人也都要揪出來。
不然
老百姓家有家人當倭寇,當倭寇搶了東西會分給家面,你說他們能不給倭寇通風報信嗎?
士紳要通過倭寇走私獲利,或者乾脆暗地養了一夥倭寇,你說他們能不給倭寇通風報信嗎?
還有那些通倭的官吏,不管他們是養倭,還是被倭寇用錢色收買,還是其他,隻要通了倭寇,就上了不歸路,跟倭寇成了一條船上的螞蚱,他們能不給倭寇通風報信?
有他們給倭寇通風報信,那對倭寇作戰就跟光一樣,一點秘密都沒有,還未戰就敗了一半了。
所以,必須揪出那些通倭的士紳、百姓和官吏。
一旦揪出來這些通倭的人,那倭寇在民間就沒了耳目,成了瞎子聾子,再剿滅倭寇,事半功倍。
至於怎揪,朱平安也已經有了想法。
亂世就要用重典。
出來吧。
連坐法!
我浙軍可用,浙江行省就可用,當然暴秦的原始連坐法肯定不行,肯定要與時俱進修改。
朱平安在現代看過清朝和民國的保甲法,其中有很多可以借鑒的地方。
筆墨紙硯一一備好,朱平安鋪上宣紙,開始擬寫自己就任浙江巡撫後第一道軍政令。
也是一道殘忍的軍政令。
“十戶門牌保甲法!
”
宣紙上,幾個大字躍然而出
翌日一大早,朱平安就將擬寫好的“十戶門牌保甲法”交給了府衙書吏,令他們抄寫用印,第一時間下發到各府、各縣,嚴令各地立即執行。
很快,十戶門牌保甲法就下發到村上了,文書被張貼在村子祠堂前。
村子的老百姓都被村長和鄉老集中到祠堂前,由識字的老學究給大家宣讀講解文書。
“老少爺們都聽好了,這是咱們巡撫大老爺制定的'十戶門牌保甲法',這上面說了,隻要文書一張貼,咱們就要立刻實施,否則一律嚴懲不貸。
”
老學究慢慢捋著花白胡子,享受著萬眾矚目,一字一頓的對大家說道。
這是他最喜歡的時刻,村人都得仰仗他,誰讓村子隻有他識字呢。
“老文頭,你跟咱們說說,甚是'十戶門牌保甲法',這是乾甚的?
”
“巡撫大老爺是哪個?
”
一眾老百姓七嘴八舌的催促老學究,快點給大家講講什是十戶門牌保甲法。
“好了,好了,別催了,讓我喘口氣,喘勻了再好好給大家講講。
”
老學究拿架子的大口喘息了幾個呼吸,這才捋著胡須繼續給大家往下講:
“咱們的巡撫大老爺名諱朱平安,是當年的狀元爺,這個'十戶門牌保甲法'啊,咱們巡撫大老爺是這樣說的:本官奉命巡撫浙江,欲剿滅倭寇,安養百姓,然才力短淺、智慮不及,需全體官民士紳予以配合協助。
因念禦外之策,必以治內為先。
顧蒞事未久,尚昧土俗;永惟剿倭之宜,懵然未有所措。
訪得所屬軍民之家,多有規圖小利,寄住來歷不明之人,同為倭寇之事;甚者私通倭寇,而與之傳遞消息;窩藏倭寇,而為之盤據夤緣;倭寇不靖,職此其由,頒行十戶門牌保甲法'”
老學究講完,一眾老百姓都嚷嚷著聽不懂,讓老學究用他們能聽懂的話說。
“好吧,好吧,咱們巡撫大老爺是這樣說的,巡撫大老爺剛到咱們浙江,人生地不熟,要想剿滅倭寇,需要咱們全體當官的還有老百姓配合。
咱們群眾中有壞人,有人當倭寇了,有人私通倭寇,給倭寇傳遞消息,有人私藏倭寇等等,因為這,咱們巡撫大老爺才頒行了這個'十戶門牌保甲法'。
”
老學究用大白話給眾人又說了一遍。
一眾老百姓有的坦然,有的神色不對,還有老百姓聚在一起,交頭接耳。
“那啥是十戶門牌保甲法啊,怎實施啊?
”老百姓催著問道。
“巡撫大人說,轄地府縣,在城居民,每家好吧,我用你們能聽懂的話說。
咱們村啊,每家每戶都要掛上一個木頭做的門牌,門牌上寫明每家每個人姓誰名誰、是男還是女、做什活計、長的啥樣、籍貫在哪,身體殘疾與否,哪殘疾,怎殘疾的,都要在門牌上寫清楚。
”
“咱們村每相鄰的十家組成一甲,由大家共同推舉一個甲長,如果推舉不出來就由咱們村長指定一位甲長。
甲長呢,每天酉時,都要監督點名,十家輪流派出一個人到每家每戶挨個點名,甲長要跟著監督。
”
“如果家有人不在家,家人要說清楚誰不在家,什時候出去的,去哪了,幹什去了,幾時當回來。
甲長和輪值點名的人都要記清楚,並且把這個情況告知其餘各家各戶。
”
“如果家多人了,家人要說清楚,來你家的人叫什名字,從哪來的,做什活計,跟你家是什關系,來你家幹什,什時候走。
甲長和輪值點名的人同樣要記清楚,告知其餘各家各戶。
”
“點名的時候,每家每戶都要如實報告,不能隱瞞不報,也不能虛報。
”
“任何人發現面目生疏、蹤跡可疑之人,發現某家有可疑之處,或者發現某家報告有破綻,都直接去報官。
”
“如果家有人是倭寇,或者某家有人不在家,說不清去向,或者家突然出現的人,說不清來路,或者就是倭寇,而一甲又沒有人去報官的話,那不僅通倭的那家人要受到處罰,其餘九家人也都要連坐,同樣受到處罰。
”